
上海國際賽道
摘要:上海國際賽車場是上海國際汽車城營造汽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選址在嘉定區安亭鎮東北,距安亭鎮中心約7公里。東至漳浦河,西至松鶴路、東環路,南至寶安公路,北至規劃中的郊區環線...

-
上海國際賽道
編輯
- 上海國際賽道
-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ircuit
- 上海
- 上海市嘉定區伊寧路2000號
- 5.3平方公里
- 5.451公里
- 305.066公里
- 56圈
- 具體開放時間隨比賽調整
- 平時不對外開放
目錄
賽道整體造型猶如一個翩翩起舞的“上”字。它既有利于大馬力引擎發揮的高速賽道,又具有挑戰性、充分體現車手技術的彎道。除了部分與F1賽事共用外,還可以舉辦各類不同的賽事(舉辦其他賽事時賽道圖略有變化)。賽車場設計看臺規模約20萬人,其中帶頂蓬的固定看臺約有5萬
個座位,其余為坡型露天看臺。
賽車場的交通十分便捷,現東有滬嘉高速公路和規劃建設中的嘉金高速公路,西接嘉黃公路,南連寶安公路及滬寧高速公路;北有規劃與賽車場同期建成的郊區環線高速公路。還可以通過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安亭線,在上海賽車場站下車即可。賽車場距虹橋國際機場約25公里,距浦東國際機場約55公里。舉辦大賽期間,通過上述交通網絡即可將賽車場與上海市中心、江蘇省及浙江省相連,進而輻射到整個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
賽車場于2002年動工建設,并已與國際汽聯簽定了2004-2010年F1大獎賽中國站的舉辦權。賽道和主副看臺已在2004年3月前完成賽道主體工程,并接受國際汽聯的驗收,根據2004年賽歷,中國站比賽已于9月26日舉行。
上海國際賽道的總長度為5451.24米,具有7處左轉彎道及7處右轉彎道。
平均時速205公里。最長的直道長度為1175米,位于彎道T13和T14之間。賽道的寬度在13-15米之間,一般為14米,在彎道處加寬到最大20米(彎道T14/T15)。
平均時速205公里。最長的直道長度為1175米,位于彎道T13和T14之間。賽道的寬度在13-15米之間,一般為14米,在彎道處加寬到最大20米(彎道T14/T15)。
其他有特色的賽道設計為:螺線型收縮的彎道(彎道T1到T3),其半徑從R=93.90米變為R=31.8米,故進彎有多條賽車線,舒馬赫曾于2006,在此這里利用不同的賽車線,超越阿隆索,并獲得了他最后一個分站冠軍;螺線型展寬的彎道(彎道T11到T13),其半徑從R=8.80米增加到R=120.55米;還有兩處急轉彎道,曲線半徑分別為R=18.70米 (T6)和R=10.07米(T14)。[1]
賽道軸的最低點,其絕對標高為+4.50米,最高點處是位于彎道T2上,絕對標高+11.24米。最大上坡坡度為3%,最大下坡坡度為8%。整個賽道是由彎道、直道和一些上下坡道組成,其在最長直道上(T13和T14之間)的最高允許時速為327公里/小時,并且在窄彎道處要求制動到87公里/小時的時速,給觀眾帶來一種賽車運動所特有的激烈、緊張和刺激的感受。
F1),世界杯汽車大獎賽(A1),世界摩托車大獎賽(Moto GP),全國房車錦標賽(CTCC),中國方程式公開賽(CFO)等,以及各種表演賽。
上海國際賽道舉辦過的賽事有: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主看臺區域
作為上海國際賽車場主體工程建筑的主看臺長400米,寬40.6米,面積是55684平方米。看臺呈階梯形由南向北遞高,頂標高40.42米,看臺區域離地高度是從2.74米至27米,屋頂為懸挑鋼結構,懸挑幅度達40米。主看臺分為主看臺上層及主看臺下層:
主看臺上層
香檳慶賀的情景一目了然。
主看臺上層橫向寬度長400米左右,最高處達27米,最低處也有15.6米。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賽場內唯一一處可以俯睅賽車場全景的看臺區域,觀眾不僅可以近距離看到精彩的發車,更能將1號彎至13號彎盡收眼底;6座大屏幕不間斷直播現場賽事;欣賞比賽的同時,觀眾還能看到各個車隊維修區內的工作情景;比賽最后,賽車沖線時黑白旗揮舞的瞬間以及獲勝者在頒獎臺上噴灑
主看臺下層
主看臺下層橫向寬度長400米左右,高度從2.74米至12.1米不等,與賽道的垂直距離在10米之內,此區域的觀眾可以近距離的觀賞發車前排位區內各個車隊的準備工作及當五盞紅燈熄滅時22輛賽車咆哮著沖出起跑線的精彩瞬間。
副看臺區域
整個副看臺的建筑面積約23324平方米,副看臺膜結構的頂蓬是相得益彰的26朵亭亭而立的“荷花”傘。
副看臺H區
副看臺H區位于“上”字形賽道最長大直道的末端,正對整條賽道最窄,最險峻的14號發夾彎,與副看臺K相對應。觀眾在此能清楚地觀賞到賽車以6檔327公里/小時的極速忽然換擋減速到2檔88公里/小時的速度切線入彎,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都可能使賽車失控沖出賽道,因此此處也是極佳的超車地點。
副看臺K區
副看臺K區位于“上”字形賽道最長大直道的末端,正對整條賽道最窄,最險峻的14號發夾彎,與副看臺H相對應。觀眾在此能清楚地觀賞到賽車以6檔327公里/小時的極速忽然換擋減速到2檔88公里/小時的速度切線入彎,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都可能使賽車失控沖出賽道,因此此處也是極佳的超車地點。
B看臺區域
B看臺位于主看臺直道末端,可近距離欣賞1到4號組合彎道,彎道半徑從93.9米收縮為31.8米,高度落差11.24米,是整個賽道最富挑戰性的路段,車輛在此處極易發生碰撞或滑出賽道。此處更是發車后爭奪最激烈的地點,也是觀察車隊進站策略的絕佳位置。
C看臺區域
C看臺正對著5號6號彎,6號彎是賽車發車后第一個發卡彎,彎角狹窄,此處亦可看到上賽道唯一的長S彎道。
D看臺區域
D看臺正對著5號6號彎,此處可看到賽車從第一個組合彎中沖出,經過5號彎進入6號彎的精彩場面。
E看臺區域
E看臺正對著連續螺旋型組合彎道,可欣賞到賽車高速急剎進入11號彎角,然后通過12號彎,加速出13號彎;賽道傾斜,彎道半徑從8.8米漸增至120.55米,過彎G力可達4~ 5G;因出彎速度將直接影響之后的直道成績,故連續的過彎動作必然刺激異常。
G看臺區域
G看臺正對整個賽場最長的大直道,視野開闊,喜歡速度的觀眾,在此處可看到賽車以接近300公里的速度呼嘯而過,也可看到9號10號連續彎及賽車進入維修站的情景。
草地F
草地F面對整個賽場最長的大直道,喜歡速度的觀眾可在此處看到賽車以接近300公里的速度呼嘯而過。
草地J
草地J面對14號發卡彎,可看到賽車以全速沖來并大力減速過彎的精彩場景。
草地N
草地N面對6號發卡彎,可看到賽車以高速沖來并大力減速過彎的精彩場景。
主看臺
共有28400個固定座位,由上、下兩個看臺區、貴賓區、電視評論員解說間及主看臺前廣場構成。貴賓區由 24 間大小不同、帶陽臺、視野絕佳的包廂組成,可容納共 1120 位貴賓。看臺上部有 40 個電視評論員解說間。主看臺前的廣場總面積約 2 萬平方米 ,可用于文化、展示、商務、娛樂等。
副看臺
是看臺建筑中最別致的部分,其膜狀頂篷,猶如片片荷葉。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新的膜結構形式,完整體現了膜結構頂蓬體系穩定性、可靠性和美觀性的完美和諧。整個區域由兩個面對面互相呼應的看臺組成,共可容納2萬名觀眾。副看臺與其間的塞道共同形成一個演出的舞臺,2004 年9 月4 日央視大型文藝表演《同一首歌——走進嘉定,走進F1》在此舉行。
比賽工作樓
位于主看臺對面,下層有專用車庫 36 間 , 賽車的停放、維修和檢驗都在這里進行;上層為可以俯看發車區的貴賓包廂,F1 期間被稱為“圍場俱樂部”,為貴賓在觀摩賽事的同時,進行社交公關活動提供一流的環境。
比賽控制塔
一層為賽事控制室,賽事指揮人員將根據分布在賽道上的 44 架攝像機收集的信號,及時準確地進行賽事指揮;二層為計時室,這里先進的技術設施,對時間的測量已達到了1/10000 秒的精確度,為各項比賽提供即時技術數據。觀眾在電視轉播中看到的比賽即時技術數據就是由這里產生的。非賽事期間,這里先進的設備可以為其他各類賽事、賽道活動提供精準的技術服務。
行政管理樓
為與比賽控制塔對稱建筑,是公司日常辦公的場所。
新聞中心和空中餐廳
這對稱的建筑橫跨賽道,是目前世界賽車場中獨一無二的設計,仿佛一對翅膀架設在 38.4 米的高空之上。東側的是新聞中心,可同時容納 500 個記者,西側的是空中餐廳,可同時容納約 700 人用餐,還可作為大型論壇、會議的會場或大型展廳。
車隊生活區別墅
26幢臨水建筑,矗立于清澈的湖水之中,每間別墅約200 平米左右。F1 賽事期間,是各支車隊的休息、用餐、辦公區;非賽事期間,可供中、小型會議、度假休閑等。別墅的設計靈感源自上海豫園的九曲橋,古樸中突現素雅,現代中蘊藏幽靜,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精品,并成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的絕佳景致。
年份 | 冠軍車手 | 所屬車隊 | 日期 | 所用時間 |
2017 | 劉易斯·漢密爾頓 | 梅賽德斯AMG車隊 | 2017-04-09 | 1:37:36.158 |
2016 | 尼科·羅斯伯格 | 梅賽德斯AMG車隊 | 2016-04-17 | 1:38:53.891 |
2015 | 劉易斯·漢密爾頓 | 梅賽德斯AMG車隊 | 2015-04-12 | 1:39:42.008[2] |
2014 | 劉易斯·漢密爾頓 | 梅賽德斯AMG車隊 | 2014-04-20 | 1:33:28.338 |
2013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法拉利F1車隊 | 2013-04-14 | 1:36:26.945 |
2012 | 尼科·羅斯伯格 | 梅賽德斯AMG車隊 | 2012-04-15 | 1:36:26.929 |
2011 | 劉易斯·漢密爾頓 | 邁凱輪車隊 | 2011-04-17 | 1:36:58.226 |
2010 | 簡森·巴頓 | 邁凱輪車隊 | 2010-04-18 | 1:46:42.163 |
2009 | 紅牛車隊 | 2009-04-19 | 1:57:43.485 | |
2008 | 劉易斯·漢密爾頓 | 邁凱輪車隊 | 2008-10-19 | 1:31:57.403 |
2007 | 基米·萊科寧 | 法拉利F1車隊 | 2007-10-07 | 1:37:58.395 |
2006 | 邁克爾·舒馬赫 | 法拉利F1車隊 | 2006-10-01 | 1:37:32.747 |
2005 | 費爾南多·阿隆索 | 雷諾F1車隊 | 2005-10-16 | 1:39:53.618 |
2004 | 魯本斯·巴里切羅 | 法拉利F1車隊 | 2004-09-26 | 1:29:12.420 |
上海市嘉定區伊寧路2000號(近嘉定汽車城)
相關案例